視覺中國再陷丑聞:“碰瓷式維權”,怎么就成了一門生意?
2023-08-16 19:27:54    騰訊網

文/陳昊星

8月15日,一位攝影師發(fā)微博稱自己拍攝的173張照片被視覺中國致電稱是侵權使用,還被要求賠償8萬余元。對此,視覺中國創(chuàng)始人柴繼軍回應此事稱:系誤會,已與攝影師取得聯(lián)系。

視覺中國經初步核實,涉事圖片系該攝影師授權圖片庫StocktrekImages進行銷售,StocktrekImages又將相關圖片授權給GettyImages銷售。視覺中國作為GettyImages在中國大陸地區(qū)的獨家合作伙伴,擁有對包括涉事相關圖片在內的完整的銷售權利,涉事圖片的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。


(資料圖)

8月16日,攝影師針對視覺中國前一天的回應在其微博表示:“我不接受你們的觀點。我已與Stocktrek進行核實,Stocktrek明確告知我視覺中國無權銷售我的作品,也沒有我作品的任何版權。

除此之外,中國國家天文官博也在該博主下方評論稱,“我們也收到過類似電話,諸如美國航天局NASA發(fā)布的公版圖片都算作他們的版權?!?/p>

使用自己拍的照片卻被控侵權,美國航天局發(fā)布的公版圖片算作視覺中國的版權,這是以“維權”來“碰瓷”嗎?

被濫用的著作權?

此類事件已有先例。2021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趙德馨起訴“中國知網”事件中,“中國知網”未經本人允許就將趙德馨教授的百余篇論文收錄,就連本人下載也要收費。這兩起事件中有一個共同點,都是未經作者本人允許后便發(fā)布到相關平臺上。

針對上述情況,北京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、知識產權業(yè)務委員會主任李洪江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,目前來看,視覺中國所聲稱的完整銷售授權鏈條有待考證,仍需對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授權情況嚴格審查。如果存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,其以銷售圖片版權或進行維權的行為將沒有法律依據(jù)。

“權利不得濫用”是我國民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,在我國現(xiàn)行的法律中,著作權法第四條規(guī)定: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,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,不得損害公共利益;同時民法總則第七條規(guī)定: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,應當遵循誠信原則,秉持誠實,恪守承諾。

李洪江指出,在權利人未明確授權的情況下,任何人均不得侵犯其著作權權利,因此類似“碰瓷式”“創(chuàng)收式”的維權行為極有可能構成存在濫用著作權的情況。

實際上,視覺中國“侵權索賠”的維權方式一直飽受爭議。在2019年,視覺中國曾將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以及國旗、國徽等圖片標注版權所有,被天津市互聯(lián)網信息辦公室依法約談,公司官網一度關停。

視覺中國當時發(fā)文回應:經網友舉報的視覺中國網站關于國旗、國徽等不合規(guī)圖片,經查該圖片由視覺中國簽約供稿人提供,視覺中國作為平臺方負有審核不嚴的責任,已對不合規(guī)圖片做了下線處理;至于黑洞照片版權屬于歐洲南方天文臺(ESO)所有,視覺中國通過合作伙伴獲得該圖片編輯類使用授權,授權并非獨家,應版權人要求只能用于新聞編輯傳播使用,未經許可不得作為商業(yè)類使用(廣告、促銷等使用場景)。

如何杜絕“碰瓷式維權”?

多位律師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,目前“碰瓷式維權”在法律官司中的情況已不是個例,還出現(xiàn)了一些“職業(yè)打假人”,這些人以牟取利益為主要動機,并依據(jù)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通過與經營者協(xié)商、向行政部門舉報或法院起訴等手段以取得高額賠償。

“職業(yè)打假人”自出現(xiàn)以來,對于增強消費者的權利意識,鼓勵公民運用懲罰性賠償機制打假,打擊經營者的違法侵權行為產生了一定的積極性作用。

但就現(xiàn)階段情況看,“職業(yè)打假人”群體及其引發(fā)的訴訟出現(xiàn)了許多新的發(fā)展和變化,其負面影響日益凸顯。其動機并非為了凈化市場,而是利用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或借機對商家及個人進行敲詐勒索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該如何杜絕“碰瓷式維權”,讓別有用心者無機可乘?

李洪江建議,在日常生產和經營過程中,大家應提高知識產權侵權風險防范意識,尊重知識產權、尊重他人的智力創(chuàng)造和勞動成果,不應使用未經著作權人同意或來源不明的圖片、文章等各類作品,合法使用他人作品時留存必要證據(jù),做到來源可述可溯。

如若遭遇類似此次“碰瓷式維權”的情況,建議使用者首先要求圖庫網站提供享有著作權的證據(jù),絕不能為了避免訴訟、息事寧人而輕易支付侵權費或與圖庫網站達成版權交易。如果圖庫網站不能完全擁有圖片的著作權,所以即便當事人與圖庫網站達成了版權交易,之后的商用行為依舊有可能侵犯他人享有的著作權。

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主任郭競坤此前曾公開表示,針對“碰瓷式維權”,人民法院相繼出臺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,依法遏制惡意訴訟。

他進一步舉例,比如,一方提起惡意訴訟,另一方就不得不應訴,應訴就不得不產生一些律師費、交通費、食宿費等,應訴方可以要求原告補償。對惡意訴訟的,人民法院可以根據(jù)情節(jié)輕重,依法予以罰款、拘留,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。

來源:國是直通車

編輯:秦晶

責編:魏晞

關鍵詞: